用户名(邮箱): 密 码: 登陆 注册
订单查询
评价与投诉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省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建设部】城乡规划:你的,我的,大家的
时间:2009-11-04    文章作者:信源资讯     浏览次数:7034     [打印本页]     [加入收藏]

        曾是革命老区,如今魅力之都。时隔几十年,再次来到南昌,港商黄先生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变化太大了!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带给他诸多惊奇和惊喜。

  在该市建成不久的城市规划展览馆里,黄先生长时间停留。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详细的文字说明,清晰的图纸资料,甚至还有沙盘,一览无余,尽可参详。

  而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些规划文件和图纸,作为一个城市的最高机密,被封存在相关部门的铁皮柜里。常人想看,只是奢望。

  城乡规划从“圣坛”走入民间,由国家机密的规划而成为公共政策的规划,这不能不说是新中国成立60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变迁。也许,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新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一个重要缩影。

  规划展览:见证规划从机密走到公开

  作为今年春节的游玩项目之一,到新开馆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给10岁的天津小市民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特别喜欢公众参与区里的知识问答以及互动游戏,当然,还有4D电影、电子翻书,等等。

  我们的城市,过去是那样的,现在是这样的,将来会发展成那样……开学之后,他绘声绘色,很得意地向小伙伴们介绍“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

  曾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齐康先生回首往事,对五六十年前的一些场景依然记忆犹新。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他被借调到北京、协助编制北京城市规划总图的一段经历,在他记忆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迹。他清晰地记得:那时的规划工作是绝对保密的,规划需要实地调研,不论到哪里去,都要凭借一个特别的通行证才能畅通无阻。当然,这个通行证的发放范围十分有限。所有关于规划的文件都是机密文件,就连他记录专家发言的个人工作笔记,也被列为机密,不能随意带走。

  我们还可以用数据说话。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有70多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城市规划展览馆,而在上世纪末的时候,这个数字还是零。2000年,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建成开放,可以说是开国内之先河。就在短短的不到10年的时间里,城市规划展览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公众参与:规划从“精英”到“草根”

  作为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常客,50出头的郭师傅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我老婆就说我:你看你,讲了一句话,让政府花了几个亿。”他曾经提出过建设会展中心的建议,现在,这个建议已经成为现实,据说总投资达数亿元。他还告诉记者,最近他不常来了,因为“现在蛮好的,已经没什么要讲的事情了。”过去几年间,他几乎每个休息日都要去规划展览馆,开始常常“骂人”,提出许多批评性意见。“很开明,他们都接受。”郭师傅说,“我提的很多意见都被采纳了。”

  当然,不仅仅是南京。事实证明,对各地来说,公众参与、阳光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主旋律之一。规划展示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规划展示场馆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名片,彰显城市形象的窗口;向市民展示城市未来发展宏伟目标和规划蓝图的专业场所;联系市民,倾听市民意见的桥梁和纽带;招商引资、政务接待的综合场所;公众参与、学术交流的互动平台。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将这种规划展示、公众参与上升到制度的层面,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细读《城乡规划法》,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法》有多个条款涉及,可以说,覆盖了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修改的全过程。《城乡规划法》对如何落实公众参与在方式、方法上作出了详细规定。这些规定使得城乡规划从过去专家规划逐步走向市民与公众参与的规划,使城乡规划公众参与首次有了法律保障。“《城乡规划法》的核心,是从国家主体向民众主体转变,把城乡规划真正变成老百姓的事情。这是和原来法律相比最大的突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说。一方面强调了维护和保护国家的权力,另一方面强调了维护和保护民众的权利。石楠认为,强调公众参与、社会监督,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具有里程碑的价值。

  城乡规划由机密到公开,从精英到草根,它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我们脚下的这座城市,是你的、他的、我的,是我们大家的。硕果累累:科学规划为健康城镇化领航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与此相伴相生的,是蓬勃发展、日益壮大的规划成果和规划队伍。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各行各业的辉煌成就一样,它们同样是“枝繁叶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30年来,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心城市不断壮大,城市群迅速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初步建立,城市已经成为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的主要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城乡规划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在题为《继往开来,推进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文章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新说了这样一段话:从改革开放到《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城乡规划逐步成为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不断增强,同时更加突出城乡统筹和以人为本理念,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历史名胜资源等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索实行城乡规划实施监督管理改革,开展了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试点,及时查处了城乡规划违法违规行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了城乡规划引导和调控城镇化及城乡健康、协调发展的作用。

  既是客观评价,也是语重心长。回顾往昔,展望明日,大开规划之门,群策群力谋划科学发展,城乡规划引导和调控城镇化及城乡健康、协调发展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增强。

 

摘自《中国建设报》2009.10.26 记者 李兆汝

 
地址:北京市车公庄西路乙19号华通大厦B座北段5层522室 邮编:100048
技术支持(直拨电话):010-88018812,88018813,88018266
电子邮件: ccir_jszc@126.com, xyzx.jszc@gmail.com
投诉及建议:service_appeal@126.com
网址:http://www.ccir.com.cn
京ICP备0604202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926号